
容新策略
专班成员检查场馆消防设备

专班成员检查舞台演出设备
广州青年报讯(记者 郑巧蓉 见习记者 李臻 通讯员 林佳晴)当焰火在夜空绽放,第十五届全运会开幕式盛大启幕。在这场融合科技与艺术、贯通古今文化的盛会背后容新策略,是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311名指战员长达125天的坚守。
正值全国消防宣传月,“火焰蓝”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专业素养,筑牢消防安全防线,圆满完成十五运会开幕式消防安保任务。
织密消防安保“防护网”
据了解,开幕式期间,广州市消防救援支队构建起全方位、立体化的消防安保指挥体系。支队成立以主官和党委成员为核心的领导小组,下设“一办七组”,由各处室负责人任组长。并针对开幕式核心安保任务,专设9个工作专班,实现科学运行、精准调度。
在具体实施层面,支队主官靠前指挥容新策略,班子成员分片包干。各功能组按岗前“三清”、上岗“三查”、遇情“三快”标准,实行精细化网格管理。奥体中心被细分成185个看台网格,部署311名防灭火力量,制定150份网格处置预案,形成“一张图、一张表、一张卡”工作机制。场馆内创新设消防宣传角,吸引数万工作人员学习消防知识,构建全员防控格局。在这一体系下,各岗位指战员协同作战,为盛会消防安全筑牢根基。
筑牢舞台演出“防火墙”
开幕式上的焰火表演和主火炬点燃是消防安保的重中之重。“确保906发焰火安全绽放,是我们对这场盛会的承诺。”舞台焰火专班负责人张小安表示。专班先后开展12次实地测试,优化产品、更换阻燃地毯并湿化处理,以确保432发空中瀑布焰火和474发地面环场焰火的绝对安全。
与此同时,本届全运会的火炬装置采用3D打印材料,结构复杂。为全力守护主火炬的消防安全,电力设备专班负责人李新远前期带领专班成员研读图纸、检测试验;消防员郭尚庆后期用仪器监测温度、排查隐患,对线路进行绝缘测试。“虽然火炬以‘科技之火’的电光水雾形式呈现,但我们的安保措施比对待真实火焰还要严格。”郭尚庆说。专班制定应急程序,部署4名消防力量、26具灭火器,建立联勤联动机制,筑牢主火炬消防防线。
把好高空表演“安全关”
此次开幕式文体展演道具种类多、造型复杂,且大量使用易燃材料,现场高温高湿,对消防安保工作提出了极高要求。面对挑战,专班创新提出“双重防护方案”,为道具喷涂防火漆、包裹阻燃布,进行模拟实验和性能测试。同时强化应急处置能力,为重点道具配备灭火器材,并开展专项培训与应急演练。
在距地面50米高空,消防员林森带领的顶棚马道专班负责守护740米马道上的92个配电箱安全。团队创新精细化工作模式,划分22个网格单元,13名队员实现“10秒响应”定点值守。队员每周进行2次索降训练,掌握50米高空救援技能,确保任何时候都能快速有效地开展高空救援。
“125天的坚守,我们所有的努力,都将成为宝贵的人生财富。”开幕式结束后,消防员冯敏莹这样说道。在后续赛事持续推进的过程中,更多“火焰蓝”的身影将继续活跃在场馆之外。他们深入涉会场所开展消防安全检查,走进社区商铺宣传防火知识,在重点区域实施前置备勤,共同编织一张覆盖整座城市的安全防护网。
股票配资知识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